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广州大学黄埔讲坛第三期 | 追寻马克思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踪迹

发布时间:2024-10-26

10月24日,广州大学黄埔讲坛第三期在黄埔校区博学楼105演播厅成功举办。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应邀来校,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讲座。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罗福先主持讲座。

陈力丹教授以“追寻马克思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踪迹——马克思生平事迹传播的考证研究”为题,依循马克思成长主线,讲述了马克思的故乡生活、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婚恋情况及《莱茵报》创办始末。并结合2024年5月前往德国特里尔、波恩、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等地实地考察留下的大量图片及视频,帮助与会师生了解马克思生平事迹,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他还依据实地考证成果,澄清了许多关于马克思家庭及爱情经历的不实传言和考证错误。

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陈力丹教授通过展示马克思不同阶段留下的诗句及笔记折射马克思的思想变化。15岁时,马克思写下《人生》《查理大帝》两首诗,反映了马克思已具有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在柏林大学学习时,马克思摘录、写下“柏林笔记”,记录了他对黑格尔的世界哲学之后哲学氛围的思考;《莱茵报》时期,从马克思撰写的文章显示,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初具唯物主义特征,并萌发社会主义思想。这些资料让与会师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从小异于他人的宏阔视野与辩证思维,激发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浓厚兴趣。

陈力丹教授还着重讲述了马克思主编《莱茵报》及《新莱茵报》时期的经历,特别是1848年到1849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主持的《新莱茵报》,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先声,为后来的无产阶级办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陈力丹教授谈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天形成的,不会突兀地出现于某个精确的时间节点,它不仅源于当时诸多思想家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源于他不断接触社会现实时的思考。通过史料考证能够看到,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马克思的思想逐步出现了唯物主义成分,这是一个持续渐进、相对漫长、充满细节的过程。

本次讲座反响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学习,对马克思在德国的人生轨迹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陈力丹教授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激励了大家在研究领域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