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学术交流 | “生物信息融合与精准医疗”论坛在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0-11-15

本网讯 11月14日上午,由广州大学科研处主办,广州大学计算机科技研究院承办的“生物信息融合与精准医疗”论坛在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B4-103开讲。我校副校长张其学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魏冬青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尚学群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立新、西安交通大学徐颂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梁文华、南京邮电大学晁洁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本次论坛由计算机科技研究院院长石晓龙主持,计算机科技研究生全体师生参加论坛。

石晓龙重点介绍了主讲嘉宾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7EF35

副校长张其学在开幕式上强调,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数学和生物等多学科交叉性学科。伴随着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复杂疾病诊断、治疗靶点识别以及药物开发等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信息融合与精准医疗相结合,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面向”高度契合,且符合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发展理念。

A23AE

论坛正式开始。上海交通大学魏冬青教授基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精准药物设计及新冠药物研发应用的主题作报告,他强调,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从基因组出发来预测蛋白质结构,无需测量蛋白质结构,只需计算。课题组运用基于“配体-靶点”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构建“配体-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开发新的药物靶点预测方法。魏教授举出成功计算出的花椒有效成分WGX-50具有有效的抗衰作用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对于药物设计的精准性。

AA8FD

西北工业大学尚学群教授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miRNA相关研究。围绕gene-miRNA调控模块识别、融合miRNA的癌症亚型分类、miRNA与疾病关联关系预测等三方面展开,同时尚教授引用实验数据指出:异构生物网络表征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表示多种生物数据的特征,但异构生物网络挖掘也为多源生物融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81C75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立新报告内容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后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王医师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模态化去判定,通过测量脑温、脑血流量、脑电活动、颅内压、脑血容量和脑代谢的神经重症多模态检测,得到脑稳态。从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

7432D

西安交通大学徐颂华教授从事医学大数据智能与决策支持、智能医疗、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大规模智能医疗健康保健计算的前沿领域。徐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眼底图像血管分析、CCTA图像血管分析、计算机辅助会诊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数据研究的报告。

7C66A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梁文华报告主题是肺癌的早筛早诊的精准化。他强调,LDCT筛查能够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大幅度改善肺癌整体预后。筛选难点在于CT假阳性率高,通过初步选择可以减少50%的过渡诊断。梁副主任的研究涵盖了大数据、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影响AI赋能云平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C3587

南京邮电大学晁洁教授基于DNA纳米组装及其生物传感应用给我们带了精彩的报告。DNA纳米技术经过了40年的发展,达到了形状多样、功能各异、多种维度的特点。晁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基于DNA纳米技术,结合结构探针实现生物信息识别,纳米机器人和生物计算存储相结合来实现柔性电子器件,以及纳米器件实现病毒高特异性检测。

6B8E2

据了解,入驻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的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计科院)的人才团队以张景中院士为中心,通过建设成为一流计算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中心、高水平智能软件成果转化推进平台,打造计算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特区。此次承办“生物信息融合与精准医疗”学术论坛,旨在围绕学术前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享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探讨学科教育、学术科研、行业发展方向,与会师生受益匪浅。